没有怕死的人。是害怕与死相连的生。

关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少年林殊虽然身死,却仍然鲜活地存在于众人的记忆当中。
他们说,林殊是个小火人,最不怕冷,能挽长弓,能驭烈马。十六岁便率兵杀敌,战场上意气风发。聪明机敏,有情有义,是金陵城中最为明亮的少年。
但上帝视角的读者和观众们却不认识他,只是跟随江左盟的梅长苏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三年时间。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并未全心喜爱这个人物的原因。如果我喜欢谢衣的程度是十,那我喜欢林殊的程度大概就只有七。
以前跟人讨论剧情时我逢人就说,苏先生的偶像包袱太重了。这个甘愿挫骨削皮、容貌尽失,甘愿被挚友误会、被朝堂不容也要昭雪赤焰旧案的人,是全世界最放不下“林殊”这个身份的人。

我从来不质疑他的一腔热血和赤子之心,但我还是觉得,他还没到谢衣那种毫无选择的地步。在他心中,自己对那些死去的人所负的责任要远大于身边还活着的人。
他对宫羽凉薄无情,因为不想给她希望,到死后再让她失望。但我觉得,即使如此,宫羽也并不会在他离开之后少落一滴泪。
到了故事的结尾,特别心疼蔺晨。就算是心如刀割的景琰也能理解小殊重回沙场马革裹尸的豪情与执念,而这个不知“林殊”为何人、一心只为“长苏”着想的局外人,看着朋友一路寻死,还得强颜欢笑,是何等的悲凉。
至于飞流,我更是无法想象他再也不能陪伴苏哥哥的日子。

外敌来犯,大梁北境濒危,也许是苏先生期盼了好久的结局。
记得静妃对他说过,你的爹娘要是知道你受了那么多苦,会心痛成什么样啊。
但最痛苦的,永远都是活下来的人。

要是可以的话,我想再读读少年林殊的故事。
我想知道他所失去的是多么宝贵的人生,想理解这十三年来他的心里到底有多少不甘和苦楚。
我想他能听那个蒙古大夫的话,“有我在,不死。”
我想他能够陪着景琰,过去有长兄指导、有好友陪伴、每天心都能沉下来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但万人之上的孤独之路,我希望有个人能让景琰看到阳光。
哪怕只有短短几年。

但我忽然记起,谢衣曾告诉无异:“你心里想着什么,就去做什么,这便是你的'道'。”
所以就算读者和观众万般不舍,苏先生仍然会选择这个结局。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如果这是先生的心愿的话,我愿意记住“林殊”这个我只喜欢七分的名字。

评论

© 盆栽大丈夫 | Powered by LOFTER